业界专家谈花海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柏斌 2018-11-21


    近年来,我国花海建设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全国花海项目已超过1000余个。但业界普遍认为,目前盈利的花海不足10%,这还是较为乐观的估计。11月11日-12日,来自业界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齐聚漳州东南花都,在“2018第四届中国花海论坛暨第三届中国花海旅游博览会”上,通过精彩的主旨报告和交流、探讨,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审视我国花海经济发展的现状,剖析步履艰难的成因,为花海产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邹相英是花海建设运营的实战专家,她打造的位于成都的漫花庄园持续盈利,2016年入园游客突破百万人次。她认为是投入低、缺乏技术和规划等原因造成花海品质低,花海多半是花田、少数成景点、真正的景区极罕见。同质严重、产品无新意、设计不精细、体验乐趣少等现象,使游客体验感缺失。转化能力差、盈利渠道少、成本支出大、市场不可控,缺乏营销战略和成本管控,也导致花海不挣钱。“在传统低端花海随着城市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花海数量的增加而吸引力逐渐下降的同时,花海经济总量还在继续稳步放大,因此产业升级迫在眉睫。”邹相英说。

    陕西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旅游节庆营销专家孙震指出,花海和传统景区的资源完全不同,因此一味按照景区模式的路子走,是花海旅游最大的风险。花海旅游要跳出传统景区运营模式来定位和发展,注重市场化、差异化、非标准化,同时要结合自身条件,打造差异化、特色化、不可复制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工作18年的棕榈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志纲认为,要改变传统模式中花海仅仅作为消费者旅游目的地的单一功能,将其打造为平台型产品。利用花海品牌打造共享式田园综合体,把以花海为主题的农场作为流量入口,通过各种特色品牌内容来锁定目标客户群,再经由共享模型及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    

    全国旅游创意联盟会长施文球认为,基地选址、花卉选种、营销选项等影响花海生存发展,因此以创意思维谋定格局尤为重要,想要不被时代淘汰、市场淘汰,就要不断研究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发展需求,这是他多年来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在施文球看来,花海“平台化”除了能正常发挥花海原有的效应外,还可让更多的资源方借助花海产生效益,把花海作为背景(资源),让其他业态“唱主角”。正在谋划筹建花海的从业者应多从“平台”的角度研究选址、品种、市场。正在积极提升的花海从业者要好好从“平台”的角度研究自身资源与合作对象。花海要有自己的创意策划团队,因为创意赢得市场,策划提升价值。    

    对于我国花海当前遇到的经营困难问题,江苏盐城大丰区盆栽花卉研究所所长、荷兰花海旅游度假区总顾问潘春屏认为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个机遇。他说:“在这个特殊时期,只有抱团取暖、冷静思考、同舟共济,才能在这个重新洗牌的特殊时期站立潮头,赢得未来。”    

    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分会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青林指出,花海是“短平快”项目,比较适合我国国情,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花海产业务必要与国家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邹相英认为,未来花海发展必须更新观念,从投机到投资、从自建到共建、从产品到产业,都要更新机制、创新模式。未来人们对美的追求更个性化、高质化,因此花海经济必然具有时代性,持续创新才是发展的动力。    

    如何打造全国顶级花海?在北京植物园原园长张佐双看来,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对花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打造全国顶级花海要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花海设计。顶级设计就是要经典、要震撼、要有烙印,顶级植物材料则以特色乡土植物为主旋律,辅之引进、选育的植物品种,丰富植物多样性。(中国绿色时报)


联系我们

天道酬勤 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