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智库论坛年会|陈文玲:改革行至深水区的三大挑战
作者:国研智库创新科学园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2018-11-29


“中国的改革开放,毫无疑问是国家和发达经济体看到,一个国家可以通过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根据自己的国情、自己国家的发展阶段,来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也为更多国家和人民点燃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但如今,我们所面临的新挑战同样也是严峻的。11月24日,在“国研智库论坛·第五届年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的发言,重点围绕当前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三种主要挑战展开。

 

第一个挑战来自于改革已经行至深水区。陈文玲表示,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重塑了微观经济基础,培育出了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如今亟须解决的问题是,上层建筑应如何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应如何适应生产力,才能不使上层建筑、生产关系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和爆发的因素?她强调,改革就是要改自己,尤其是要改管理者。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过去五年,我国先后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可为什么还有企业社会民众认为并未明显感觉到改革力度,认为我国在很多方面仍需要继续改革”在陈文玲看来,正是由于现在的改革触碰到了基本利益,触碰到了上层建筑,触碰到了生产关系。“重塑微观基础的难度很大,要建立与微观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建立与生产力解放和进一步释放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其难度亦是巨大的”。

 

第二个挑战是在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中,新动能的释放仍不够充分。所谓新动能,必须是能够替代旧动功能的、具有冲击力的。新旧动能转换的时间越短,生产力解放的力度越大。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过长,就会导致新动能的逐渐消失,甚至于新动能还未出现就被扼杀。

 

对于新动能的释放,陈文玲认为,最重要的几点因素:一是理论创新。当前我国很多理论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阶段,经济学主流主体还处在西方经济学创始之初的水平。西方经济学创立时,是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时代。如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信息革命时代,新兴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如果理论依然停留在过去时,势必无法支撑起新动能。

 

二是制度创新。我国的制度创新还远远滞后于实践。比如,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也客观存在。陈文玲以她近期在老挝的调研为例表示,目前在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两国人员过境往来的审批程序仍然很繁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很多工作的实施和落地。

 

三是机制创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机制,不能仅停留在政府层面。政府层面可以进行战略和规划的对接,但最主要应是以企业为主体,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样我们的改革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第三个挑战是当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空前而激烈的大国竞争和博弈。不仅限于中美之间几乎所有大国都在为了各自国家的核心利益进行排列组合、选边站。陈文玲认为,这种大国竞争和博弈对中国来说无疑是重大考验,而我们的战略以及策略配合能否成功落地,更是对中国走向未来的再次考验。

文|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记者 张倪

联系我们

天道酬勤 和而不同